分析我國企業信息化主要遇見的問題,我們可以發現這四個導致管理信息系統實施失敗的主要原因:
1 、 需求的不斷變更 ,現在信息技術發展這么快,使用者對于信息化管理的認識不斷提高,往往會導致項目實施中的需求變更。大家知道,信息化項目實施周期一般比較長,一個中等規模的企業,實施一般都會在 3 ~ 6 個月左右,其中有調研、實施、培訓、修訂、驗收、交付、跟蹤等步驟,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經常發現調研的需求在交付時變更了,此時,開發商和客戶都會進入兩難的地步,客戶認為開發的產品有一定落后性,需要改進,否則不適合使用;而開發商認為重新修訂骨架相當于再次開發一套新系統,成本過高,最后項目有可能被擱置,項目失敗。
2 、中國式的管理特點 ,中國人是一個富有創造力的民族,但是在實際管理中卻不象德國人、日本人那樣死板,中國講究的是人情味的管理,但是這樣也給管理軟件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使國外的軟件無法在中國使用,比如說一個簡單的報銷管理,有的單位比較放權,部門經理批準就可以進行報銷;但是有的單位就必須一把手領導批準才行,完全不同的辦公理念使辦公管理的模式復雜化,我們認為在中國整理出一套統一的管理模式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整理出來也不能得到客戶的認同;而現在市面上的很多軟件都是做死了功能,讓用戶改變用戶的常規習慣來適合軟件,結果往往是用戶覺得別扭,很多習慣的東西,甚至是企業文化,于是項目被擱置,項目失敗
3 、管理員素質的問題 ,永遠不要指望用戶的需求是不變的,需求的變更就需要系統的變更,首先我們如果要求我們的客戶在使用系統的同時需要一個水平、素質很高的系統管理員來更新這些需求也是不現實的,很多國外的平臺類軟件就范了這個錯誤,一個平臺不能太依靠某一個人,如果對系統管理員要求過高,一旦遇上這個人人員流動,項目被擱置,項目失敗。
4 、與其他系統的接口問題 ,中國的軟件企業各自為政,開發的軟件大多不考慮接口問題,在實施期間就會出現一個企業有多套管理系統,可能有些數據不得不輸入兩遍,增加了用戶的使用負擔,于是項目被放棄。
綜上所述,我們經過潛心的研究,以及對國內外同類產品在上述進行比較,我們得到了這張表格:
項目模式 |
需求變更 |
中國式管理 |
管理員素質 |
接口 |
綜合評價 |
國外產品 |
可以,需要專業程序員設計 |
無法,甚至人名還是英文 |
較高,很多幾乎到了管不起來的地步 |
不容易,與第三方企業系統接口難 |
較為成熟的平臺,但是不太符合中國國情 |
國內一般型通用產品 |
幾乎無法變更 |
可以,但在需求調研成功的前提下 |
低 |
定制 |
功能單一,只能適合簡單統一的管理 |
國內傳統行業性定制產品 |
無法變更 |
只能適合財務、 HR 人力資源等容易總結出規范的某幾個方面,但是作管理的全面的、個性化的支持不可能。 |
低 |
提供現成的,一般要求別人兼容它的 |
是一個成功的模式,但僅僅限于某個行業或具體應用。 |
國內架構式開發平臺制作的產品
(正奇朗道 OFS 架構開發平臺) |
隨意變更 |
隨意調配 |
低 |
可以和任何關系型數據庫或 web servers 模式接口 |
各種行業適合的唯一方法,且對實施商做二次開發技術水平要求低,是未來行業軟件的主流發展方向 |
結論:
因此,只有使用國內架構平臺性的主體思維來規劃我們的軟件才能避免和降低實施的風險,是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方向。
|